中新网延安7月1日电 (记者 戴小橦)6月29日至30日,“走进中国中西部,共促‘一带一路’合作”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参访团来到延安,聆听革命故事,了解红色文化。
期间,参访团一行先后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景区、圣地河谷·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延安新区,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深入了解了党中央在延安领导革命的峥嵘岁月。不少参访团成员表示,惊叹几十年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飞速发展。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访团通过现场聆听讲解、实物场景再现等方式,了解延安的历史。“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澳大利亚总领事馆领事奥利弗一路上拿着手机,详细拍摄和记录着,还不时对讲解员提出他的疑问,他认为借这次机会来到延安参观学习,很是开心。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访团成员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戴小橦 摄
随后,参访团在圣地河谷·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通过“走街串巷”的方式,了解延安民俗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讲解员介绍,园区中的歌舞剧《延安十三年》以戏剧、秧歌、腰鼓等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央红军落脚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等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成功走向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观影结束后,参访团成员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这部舞台剧真实感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复心情。津巴布韦驻港总领事馆总领事埃利斯表示,整场表演再现了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让他对红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以前只是知道延安这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看完演出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太棒了!沿街的人看到我们就打招呼,我充分感受到了延安人的热情。”卡塔尔驻港总领事馆总领事阿里表示,这对他来说是一场难得的历史之旅。通过观影,他对延安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延安,我会认真记录和感悟,将更多中国故事带回去,讲给更多人听。”(完)
中新网聊城7月1日电 (李明芮)山东聊城生于黄河、兴于运河,是黄河农耕文明和运河商贸文明交汇的“两河明珠”城市。记者近日跟随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团走进聊城,实地探访“江北水城”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模式。
走进中通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记者看到,车间有4条国际先进客车总装生产线,包括地板装配、边窗装配、内饰装配等工位。
据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锋介绍,中通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随着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投产,中通客车新能源汽车业务进一步提升,产品占比已达70%以上。目前,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7.5万余辆,每年减少碳排放949万吨,相当于植树2.5亿棵,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茌平区作为聊城产业重地,信发集团是当地大型民营企业,氧化铝等多项产品及产能稳居世界第一。记者在信发集团整个循环产业链绿色低碳特征最鲜明的版块——信源绿色新型环保建材项目现场看到,该项目作为环保建材产业链的核心,将其他产业链中所产生的大量固废作为原料,全部“吃干榨净”,生产出全新的环保建材产品。
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艳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源绿色新型环保建材项目引进了德国格林策巴赫石膏板生产线,将8个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创新,总投资20.8亿元(人民币,下同),于2022年5月投产。“项目全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质量有保障,劳动生产率也大幅提升。”
走进东阿阿胶体验工厂,阿胶香气扑面而来。记者透过玻璃直观看到阿胶熬制、包装等过程,华润阿胶及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的胶类中药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探索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的独特路径。
“我们打造花园式工厂,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水域景观12万平方米,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形成了以东阿阿胶中医药康养特色的工业旅游新模式。”据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新华介绍,东阿阿胶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应用5G智慧,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提升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2022年环保运营合格率100%。
据了解,近年来聊城锚定绿色低碳方向,持续运用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固本强基,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完)